4月3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根据前期核酸筛查的情况,上海决定今天在全市进行一次抗原检测,明天在全市进行核酸检测。

截至3日9时,上海全市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56896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54251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已排查到在沪密接的密接87981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81542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张文宏解读上海为何采取抗原筛查

在香港、吉林、上海等地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都运用了抗原检测试剂,为何会采取这一检测方式?什么时候采取这种检测方式对阻断病毒传播更为有效?

4月2日,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参加线上召开的“2022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国际研讨会”上表示,当前中国采用核酸为主的检测方法,目的是为了达到社会面清零,但核酸检测需要动用大量社会的能力,而抗原可以实现自检,作为一种弥补手段。

但张文宏也指出,抗原检测面临的时间窗口比较狭窄,早期或潜伏期很难检测到。抗原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度,也会因应用环境受到影响。针对奥密克戎病毒感染出现症状的五天之内进行抗原检测,其敏感度都是比较高的,但病毒潜伏期的抗原检测则不如核酸检测。

上海为何采取抗原检测作为筛查辅助手段,张文宏说,原因在于通过抗原自检,可以获得基本的感染率数据,即便有很高的假阳性率,也可以筛查抓住一部分传染源,阻断病毒的传播,这个做法也与国家专家组达成了共识。而在全域筛查后,为了尽快达到清零目标,在核酸检测间歇期,辅助抗原检测,也可以提高检测效率。

什么时候采取抗原检测最好?

张文宏指出,当封闭小区一旦出现核酸筛查阳性,短时间内全筛受到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可以第一时间启动抗原自检,就可以筛查出一些无症状感染者,避免病毒的进一步扩散。又如医院急诊,无核酸报告的患者在核酸报告出来前,可以先做抗原筛查,实施先行救治。在医疗机构防停摆方面,也可以使用核酸定期检测、辅助抗原自检。

“抗原检测主要用于急性感染期,即疑似人群出现症状5-7天之内的样本检测(奥密克戎病毒感染可以考虑在5天内),抗原可以作为密接者的筛查,连续筛查可以提高检出率。新冠病毒的抗原检测因其敏感度问题,不适宜用于以清零为目标人群中的筛查,但是可以作为核酸检测能力不足时的一种补充。“张文宏表示,在流行期,抗原检测可以通过尽早发现传染源,降低病毒传播效率。在清零阶段,抗原可以作为核酸定期检测的辅助手段,如用于老年护理院、医院等,可以实施对老人等脆弱人群的反向保护。

相关阅读:

4月25日,第三届新冠肺炎多学科论坛“云上”举行,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作为论坛主持人连线国内外学术大咖在线交流。在回答记者问环节中张文宏强调,“对一个城市整体性进行大规模开展核酸检测,我本人认为没有必要。”

“比如说在上海,我认为基本上不存在无症状携带者,因为上海如果有无症状携带者,一定会造成一个比较隐蔽的传播。无症状携带者传播十个人以后,里面一定会有六到八个人会出现症状,到现在为止没有发现一例有症状病人,所以我认为这个地区不存在无症状感染者”,张文宏说。

张文宏表示,上海有3000万人口,按一天检测3万人次计算,要把3000万的人全部筛查完要1000天,接近三年,所以对大规模的人群进行补筛,在流行病学上是意义是不大的。